English

我国MBA

1999-05-23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1990年,中国开始设置并试办MBA专业学位。同年,世界银行MBA市场调研组前来中国考察。在辗转了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南京等地后,最后得出的结论是,中国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MBA。

这个人,就是我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郑绍濂教授。他说:有数据显示,1993年我国招收MBA550人,到1998年已达到6500人,而美国的MBA发展了将近60年才达到这个数字。迄今为止,我国已有11000名MBA。然而即使如此,我国依然大大落后于美国,最新资料显示,仅有两亿人口的美国,MBA便接近8万人,占据了全国研究生人数的四分之一。

这样一比较,我国MBA是否过热就很清楚了。

至于在MBA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,确实有但不能言过其实。就拿复旦管理学院来说,1996年我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学院合作,共同培养MBA,他们每年派送十位教授来复旦一起开发符合国际潮流的数学计划、设施和课程。同时南加州大学每年有二至三名的MBA学生来我院进修,他们对我国MBA的普遍素质均表示出由衷的叹服。

不仅如此,我们在MBA教学中还增加了大量符合中国国情的案例,如“肯德基”进入中国市场、“四川长虹”彩电降价、“恒源祥”的营销策略等,效果非常显著。

以“四川长虹”彩电为例,每个学生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,有的认为降价是上策,有的提出与其降价,不如拓展海外市场,还有的则说兼并收购同行企业更好……

MBA教学就是这样,永远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答案,只有相对更好。

我国有30万家外企,40万家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,300多万家乡镇及私营企业。而我国MBA实际数量离一家企业一个的标准还相差很远。因此可以预料的是,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MBA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。

其实,就白手起家,素来对昂贵的高级管理人才十分抗拒的东方企业而言,MBA的天地更为广阔。“王安电脑”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。

目前MBA市场虽然存在一些问题,但从本质上说,这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MBA。所以,在中国,MBA还是新生事物,它更需要的是关心、爱护和支持,而不是过热的炒作。

同样可预料的是,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,MBA作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与国际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,前景看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